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,欧美成人资源视频影音先锋,福利片在线看,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

您當(dāng)前的位置:首頁 企業(yè)文化 企業(yè)文化

燈火

發(fā)布時間:2022-04-21 閱讀量:

我的家鄉(xiāng)位于蘇北灌云,如果精準(zhǔn)定位的話,就住在灌河口西邊、灌云東北角的黃海之濱。

灌河西邊?對,灌河,又名潮河。老輩們都這么叫,還有沂河堆啊、沂河塘啊,當(dāng)然我們也把自己稱之為灌河兒女。

由于我們場坐落于灌河西,所以解放后得名“灌西”。

在我心中,不,在當(dāng)?shù)乩弦惠咞}工們的心中,灌河也好,黃海也罷,它始終與淮鹽文明交織在一起,浸透了無數(shù)催人淚下的艱辛,也鑄就了諸多令人振奮的鹽業(yè)輝煌。

燈火,就是其中之一。

在我五六歲的時候,也就是上世紀(jì)六十年代初,奶奶對我說,天上有星火,地上有燈火,天上一顆星,地上一個人。她這話的意思是說天地萬物是相通的。按照奶奶的理論,一個家對應(yīng)著天上好幾顆星呢,但當(dāng)時我們家的燈卻只有一盞,這就是小小的豆油燈。

豆油燈,是我從娘胎里呱呱墜地看到的第一道光亮。據(jù)母親講,剛出生的我對燈光特別敏感,圓圓的小眼睛常追隨著豆油燈不放。后來,當(dāng)我能端著豆油燈從這屋到那屋的時候,這才知道手中的寶貝對家有多重要。

那時的豆油燈大多是瓷制或鐵制的。豆油燈用的油,主要是豆油、也有棉籽油,這兩種油都是食用油。圩下人家點的豆油燈,燈頭兒雖然只有豆粒般大,但整個屋子還是很亮堂的,正如當(dāng)時有首兒歌唱的那樣,豆粒大,豆粒大,一間屋子盛不下。

但是,天不到完全黑下來,我們家是不會點燈的,一旦把燈點亮了,就會得到充分利用,母親在燈下納鞋底,父親則在屋子里干一些雜活,我們卻早早上床鉆進(jìn)了被窩,聽著奶奶捻線的捻砣旋轉(zhuǎn)發(fā)出的“嗡嗡”聲,一如催眠曲。有時父母把豆油燈端起來放到隔間墻上的一個小洞里,放燈的洞是打通的,這樣一個屋子點燈兩個屋子亮,能夠節(jié)約一半豆油呢。

說不清又過了幾年,鹽場逐漸興旺起來了,圩子里大多人家點起了小煤油燈。當(dāng)時我們家的小煤油燈是父親親手做的,他用一只墨水瓶作底座,剪一塊圓形鐵皮作燈蓋,再用鐵皮卷一個筷子粗細(xì)的燈芯管,并在燈蓋上打一個小孔,將燈芯管插入并卡住,接著在燈芯管里穿入用“火紙”卷成的燈芯,然后往瓶子里加入煤油并點燃,這時燈頭上就冒出一朵小小的火苗。

小煤油燈和小豆油燈的最大區(qū)別,小豆油燈的燈光發(fā)黃、柔和,屬于暖色調(diào),而小煤油燈的燈光發(fā)白,屬于冷色調(diào),但小煤油燈比小豆油燈亮,比過去進(jìn)步了。不過,小煤油燈也有不足的一面,燈頭冒的是黑煙,點的時間長了,熏了屋子不說,而且人的鼻子里也都是黑的。

記得那時圩下人家的燈火,是一條圩最為亮堂的眼睛,黑暗中的無聲對話者。晚曦殆盡,鹽灘漸漸被黑幔吞嗤,我和我的一幫小伙伴們,常常坐在大廩上,俯視圩里人家的燈火,每每圩子的某個人家亮起第一盞燈,接著另一家也亮了,一盞又盞,整個圩子全亮了。它們想到安撫著,相互守護(hù)著,直到一條圩子高枕無憂。

那時,既沒有文化活動又比較貧窮的鹽圩,夜晚甚至是傍晚一片萬籟俱寂,常常在半夜被一聲突兀的狗吠刺破天地,刺破酣臥在天地的鹽灘。但是,黑夜總是那么漫長,很多時候人們都是被餓醒的。好在一盞燈火赫然醒來,在狗吠中也赫然有了起床聲,赫然有了開門聲,一條圩子又蘇醒了,透過門窗的燈火穿過黑暗熱烈地奔向遠(yuǎn)方。

我們家,奶奶起得最早,有時就是圩里有意無意醒來的第一盞燈火。

可是,那年奶奶病倒了,僅僅是患了哮喘,只因家里太窮,沒錢看醫(yī)生,其實奶奶也舍不得花錢看醫(yī)生,結(jié)果小病拖成了大病,老人家再也沒有從病床上爬起來,年僅64歲就離開了人世。

那個夜晚,我坐在鹽廩上,仰望浩瀚的星空,發(fā)現(xiàn)奶奶的那顆星不見了。奶奶的那顆星,是奶奶那年夏天晚上乘涼認(rèn)定的,永遠(yuǎn)永遠(yuǎn)被我記在心中。天上一顆星,地上一個人,星沒了,奶奶也就走了。

好在奶奶留下話,她說,日子會好起來的,一定要守住燈火。的確,奶奶咽氣那一刻,她是微笑著走向天堂的。父親猜出了奶奶的心思,爺爺是民國28年(公元1939年)特大海嘯不幸淹亡的,年僅46歲。這么說來,奶奶比爺爺多活18年,所以奶奶含笑滿足地走了。

父親說,再窮也要為奶奶準(zhǔn)備一口棺材。安葬前,奶奶的棺材就擺放在土屋的正中間,棺材的頭部點的就是一盞小豆油燈。母親悄悄告訴我,奶奶雖然走了,但老屋和家人還在,燈滅不得。

可是,燈火就那么一丁點,要是被風(fēng)吹滅了怎么辦?我怕!不過,一會我就有了主意,這就是立即站了過去,用小身體擋住風(fēng),堅決保衛(wèi)燈火保衛(wèi)家。

送走了小豆油燈,又送走了小燈油燈,我們家點起了高高的罩燈。有多高?燈座和燈罩加在一起,足足有一尺高,好家伙,把我高興得連蹦帶跳。

盡管罩燈燒的也是煤油,但它比過去用過的燈先進(jìn)多了。明亮的燈罩可以擋風(fēng),不會像以前的小油燈那樣跳動而炫目。“機關(guān)燈頭”能夠調(diào)節(jié)燈芯的高低控制亮度。罩燈除保留了鹽場人家燈的元素之外,對燈的功能與部件幾乎進(jìn)行了革命性的改進(jìn)。

其實,當(dāng)時圩下的人家并不是家家都點上了罩燈,我們家例外,這是因為我們姊妹三個都上學(xué)讀書了,三哥六年級、四姐三年級,我一年級。父親說,再窮也要買一盞罩燈,好讓你們晚上做作業(yè)。

我的父母是圩里人公認(rèn)的強者,對兒女的前途看得比命還重要。他們像奶奶一樣,為了這個家旺旺的燈火,不惜起早貪黑忍饑挨餓,設(shè)法讓孩子上學(xué)將來有出息,一代更比一代強。

母親不識字,但每到天晚,總會把燈罩擦得亮亮的并早早點著,然后坐在我們姊妹三個邊上,看著我們認(rèn)真讀書做作業(yè)。

在鹽場長大的孩子,都有一段一言難盡的苦日子。當(dāng)時由于家里貧窮,上頓下頓喝的全是照見人影的稀粥,端起碗來簡直是鼻吹兩條溝。由于肚里沒有油水,又是長身體的時候,出現(xiàn)營養(yǎng)嚴(yán)重不良。面對這種情況,父親也沒有好法子。有一天晚上,母親突然想出一招,讓我們姊妹三個吹燈解饞。我們鹽圩人家晚上睡覺前吹燈是有講究的:一口魚,兩口肉,三口喝稀粥。母親如法炮制,我們堅決照辦。姊妹三人全想吃肉,吹燈總是跳過魚,到第二口才把燈吹滅。那天,沒想到母親真的說話算數(shù),中午讓我們吃了一頓大肥肉。殊不知,那是母親用幾個月從牙縫里省下來的錢買回來的兩斤大肥肉啊。在父母眼里,苦日子是暫時的,十年或者十五年之后,我們男孩子就是咸土地鐵骨錚錚的漢子。

那些晚上,我和我的小伙伴們經(jīng)常爬到大廩上,坐成長長的一排,仰望星空,俯視鹽灘,突然有一天晚上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東邊圩子的燈火比過去亮堂了,已經(jīng)與星空亮麗的星火相差無幾,把我們七八個高舉得直呼萬歲。

沒錯,我們?nèi)诵⌒拇?,就在那個靜靜的夜晚,齊刷刷地站在鹽廩上——立下錚錚誓言:灌河,我們是你的兒女!咸土地請為我們作證!

是的,我們要通過不懈的努力奮斗,一定讓鹽圩人家的亮麗燈火超越浩瀚星空的星火。

電來了!電燈亮了!

幾乎一夜之間,圩里燈火輝煌。

我記得清清楚楚,那年圩里通電是中秋節(jié)的前兩天。團(tuán)圓節(jié),又通電,雙喜臨門。敲鑼打鼓放鞭炮,又唱又跳,整個圩子沸騰了;特別是每家剛安裝上的小喇叭,有電就是不一樣,一點不覺得累,從早唱到晚,一直把人們送進(jìn)甜蜜的夢鄉(xiāng)。當(dāng)年還是孩子的我們,一轉(zhuǎn)眼,有的都上初中了,為了慶通電慶中秋,這是我的點子:今夜不準(zhǔn)睡,就坐在大廩上看燈火,對,是電燈火的火。

那一夜,我們真的沒睡,占據(jù)大廩基有利地形,時坐時站時跳,沒想到圩里的燈火也沒睡,好多人家把燈開到天亮,尤其是我家屋里屋外燈火通明。這個,我怎么不明白呢,日子已經(jīng)好起來了,不在乎這一夜電費,再說天亮就是中秋節(jié)了,這不亮亮堂堂的迎中秋多好。燦爛的燈火,象征光明,象征希望,更象征著好日子的到來。勤勞純樸的煉海人,還有我們這些剛長大的孩子全懂。

正是那天夜里,坐在大廩上的我,畢竟比小伙伴們大兩歲,頭腦里想了很多很多,其中又想起奶奶過去常念叨的那句話:天上有星火,地上有燈火,天上一顆星,地上一個人。我有意無意的仰起頭望了望夜空,啊,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這不奶奶曾經(jīng)為自己認(rèn)定的那顆星又亮起來了,還挺耀眼的呢。是不是圩里通電了,是不是我們家燈火一夜末眠,老人家在天有靈,想湊個熱鬧,高興高興。

要是這樣的話,頭頂無數(shù)璀璨的星火,是不是圩里駕鶴西去的陳大爹、宋大奶、楊大伯等又魂附體了,又醒過來了,又睜大眼睛了,把今夜圩里的燈火看個夠。

是的,我情愿這么相信。

我們家,不,圩子有電了,這么說吧,從此,鹽鄉(xiāng)人家再也不用點煤油燈了,再也不用人工往鹽池里戽水了……

又過了幾年,我參加工作了,成為名副其實且最后一批下放農(nóng)場的知青。我很幸運,但圩里有人說這與我們通電有關(guān)。對的,有燈好走路,燈亮好追夢。

農(nóng)場離家很近,時?;丶铱纯?。我的那幫小伙伴們,也一個個有出息了,有的頂替父母工作當(dāng)了鹽場工人;有的參軍入了伍,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(zhàn)士;有的開起了小門市,有的搞起水產(chǎn)養(yǎng)殖,有的還考上了電大。

那一天,從小光屁股長大的我們,心血來潮在灌河口聚集,站在潮河堆上,心情恰似奔騰的灌河水,向東向東再向東。

……

時間過得真快,這一說改革開放已四十多年了。四十多年,彈指一揮間。這四十多年,就我們灌西來說,早就舊貌變新顏——

先是電扇進(jìn)家、電視進(jìn)家、電話進(jìn)家,摩托車進(jìn)家……

接下來冰箱進(jìn)家,空調(diào)進(jìn)家,轎車進(jìn)家,“西海岸風(fēng)情小區(qū)”成片職工住宅樓接納了昔日圩下分散居住家庭,加快了鹽民變市民的進(jìn)程……

特別是現(xiàn)在的鹽場人家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。退休有養(yǎng)老金,生病有醫(yī)保卡?,F(xiàn)在米飯饅頭噴噴香,大魚大肉吃不完,迎來送往下飯店,簡直是天天如過年。穿,誰家沒有一兩個衣櫥鞋柜,女同志金銀首飾也不缺,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,特別是跳起廣場舞,瀟灑的舞步棒極了。

這天,退休后的我,又獨自駕車沿228國道來到了灌江口,爬到了潮河堆上。啊,多熟悉的地方,眼前這條潮河,不是明清黃河故道,舊社會的它,就是一只洪水猛獸,大通口的鐵水牛也沒有把它降服,年復(fù)一年,不知多少人家葬身于此;新社會,中華民族站起來了,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,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,灌河兩岸早就成為美麗、富裕、健康、幸福的風(fēng)景線。

啊,這里的燈火璀璨無比,這里的燈火世代相傳。(許佃來)

返回列表
上一篇:
鹽里讀海
下一篇:
抗“疫”偉力